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(chuàng)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(tài)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 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 藏文網
 
站內檢索   
您當前的位置 : 青海新聞網青新時評
【西海論壇】“文明實踐圈”畫到群眾心坎上
來源:青海日報
作者:趙福圓
發(fā)布時間:2025-10-22 07:40:59
編輯:何繼紅

  從遍布城鄉(xiāng)的實踐陣地到浸潤人心的宣講服務,從精準對接需求的志愿服務到落地見效的民生實事,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如同一顆顆“文明種子”在青海扎根生長,催開了漫山遍野的文明之花。這既是文明傳承的生動寫照,更踐行著“文明實踐潤心田”的深刻內涵——讓文明從陣地延伸至生活,從理念化為行動,在高原大地上書寫“既富口袋又富腦袋”的動人篇章。

  文明種子的扎根,始于“全覆蓋”陣地織就的滋養(yǎng)網絡。從縣鄉(xiāng)村三級實踐陣地到延伸至角落的服務點,青海用“有形陣地”托舉“無形服務”。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“云平臺”志愿服務系統精準對接需求與供給,海東市樂都區(qū)七里店社區(qū)“銀齡學堂”讓老人從“被服務者”變身“文化傳承者”,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暑期公益課堂則解了家長“看娃愁”。這些陣地如同毛細血管,將“群眾點單、實踐所接單、志愿者服務”的模式融入柴米油鹽,讓文明理念在日常點滴中自然浸潤。

  文明種子的生長,賴于“多維度”創(chuàng)新激活的內生動力。青海以“五大創(chuàng)建”為抓手,讓文明創(chuàng)建與民生、生態(tài)、文化同頻共振。西寧用“微改造”“微服務”提升文明城市溫度,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果洛藏貢麻村以“綠色積分”讓生態(tài)保護成為自覺,海東社區(qū)“銀齡學堂”接受傳統文化浸潤。這些創(chuàng)新精準滴灌,推動群眾從“旁觀者”變?yōu)?ldquo;參與者”,讓“要我文明”成為“我要文明”,為種子生長注入不竭能量。

  文明種子的繁茂,見于“深扎根”群體激發(fā)的未來力量。網絡空間里,大通縣自媒體聯盟以短視頻傳遞高原之美,“90后”“00后”從“沖浪者”變?yōu)槲拿?ldquo;傳聲筒”;公益課堂上,退休教師教孩子寫毛筆字,大學生志愿者講述奮斗故事,知識與美德雙向流動;文明家庭中,老輩“勤儉”古訓與年輕人“綠色”新規(guī)矩相融;校園里,學生講解員訴說紅色歷史,在勞動實踐中懂得珍惜,更以短視頻傳遞文明微光。

  這些扎根的種子,終在高原綻放成花。青海正以陣地為基、創(chuàng)新為翼、群眾為本,讓文明之花常開不敗,將“全域覆蓋、就近可及”的文明實踐圈,畫到了群眾心坎上。

 。▉碓矗呵嗪H請螅

推薦閱讀
吳曉軍: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正風反腐就在身邊
羅東川會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
`2025“第一縷陽光”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
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(jiān)督員受聘上崗
智媒AI中樞系統服務器硬件配置的詢價公告
關于新聞大數據服務項目的詢價公告
青海海西州:首條網約定制出行運營良好
【家住黃河源】青稞田里的“夢工廠”
24H熱點
【西海論壇】“文明實踐圈”畫到群眾心坎上
【江源新語】以實干鋪就高原通途——“懂感恩、有...
【時評】推動重大法律監(jiān)督事項案件化辦理和管理縱...
【西海論壇】落實照明標準 給孩子一雙明亮的眼睛
【江源觀察】實體書店存在的意義在哪里?
常掂“飯碗”重量 嚴守糧安防線
【黨建新論】以改會風轉文風正作風推動實干為民
【西海論壇】“數字儀表盤”指引民營經濟發(fā)展新航程
時評:以法治之力護航生態(tài)文明高地建設
【西海論壇】收心歸位 實干爭先
熱點圖片
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
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...
【家住黃河源】青稞田里的“夢工廠”
【家住黃河源】青稞...
【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】鬢間銀絲“換”鄉(xiāng)村“坦途” ——記西寧市大通縣石山鄉(xiāng)石板灘村第一書記趙樹爽
【黨旗在基層一線高...
【最美高原奮斗者·最美交通人】九個春秋,掃出美麗交通線——記康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平安分公司城區(qū)保潔員祁連梅
【最美高原奮斗者·最...
雪后好“豐”景 優(yōu)品暖民心——玉樹市2025年農畜產品展銷會見聞
雪后好“豐”景 優(yōu)品...
95后青海小伙的夢想:草原皮毛“潮”向遠方
95后青海小伙的夢想...
祁連山之約:特殊天使的自然密語
祁連山之約:特殊天...
2025年全國排舞社區(qū)運動會(青海站)圓滿收官
2025年全國排舞社區(qū)...
關于我們 | 法律顧問 | 廣告服務 | 聯系方式
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 版權所有:青海新聞網
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
E-mail:webmaster@qhnews.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
 
img

【西海論壇】“文明實踐圈”畫到群眾心坎上

青海日報
2025-10-22 07:40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
img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img

【西海論壇】“文明實踐圈”畫到群眾心坎上

青海日報
2025-10-22 07:40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(fā)送給朋友、保存圖片

【西海論壇】“文明實踐圈”畫到群眾心坎上

  • 2025-10-22 07:40:59
  • 來源:青海日報

  從遍布城鄉(xiāng)的實踐陣地到浸潤人心的宣講服務,從精準對接需求的志愿服務到落地見效的民生實事,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如同一顆顆“文明種子”在青海扎根生長,催開了漫山遍野的文明之花。這既是文明傳承的生動寫照,更踐行著“文明實踐潤心田”的深刻內涵——讓文明從陣地延伸至生活,從理念化為行動,在高原大地上書寫“既富口袋又富腦袋”的動人篇章。

  文明種子的扎根,始于“全覆蓋”陣地織就的滋養(yǎng)網絡。從縣鄉(xiāng)村三級實踐陣地到延伸至角落的服務點,青海用“有形陣地”托舉“無形服務”。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“云平臺”志愿服務系統精準對接需求與供給,海東市樂都區(qū)七里店社區(qū)“銀齡學堂”讓老人從“被服務者”變身“文化傳承者”,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暑期公益課堂則解了家長“看娃愁”。這些陣地如同毛細血管,將“群眾點單、實踐所接單、志愿者服務”的模式融入柴米油鹽,讓文明理念在日常點滴中自然浸潤。

  文明種子的生長,賴于“多維度”創(chuàng)新激活的內生動力。青海以“五大創(chuàng)建”為抓手,讓文明創(chuàng)建與民生、生態(tài)、文化同頻共振。西寧用“微改造”“微服務”提升文明城市溫度,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果洛藏貢麻村以“綠色積分”讓生態(tài)保護成為自覺,海東社區(qū)“銀齡學堂”接受傳統文化浸潤。這些創(chuàng)新精準滴灌,推動群眾從“旁觀者”變?yōu)?ldquo;參與者”,讓“要我文明”成為“我要文明”,為種子生長注入不竭能量。

  文明種子的繁茂,見于“深扎根”群體激發(fā)的未來力量。網絡空間里,大通縣自媒體聯盟以短視頻傳遞高原之美,“90后”“00后”從“沖浪者”變?yōu)槲拿?ldquo;傳聲筒”;公益課堂上,退休教師教孩子寫毛筆字,大學生志愿者講述奮斗故事,知識與美德雙向流動;文明家庭中,老輩“勤儉”古訓與年輕人“綠色”新規(guī)矩相融;校園里,學生講解員訴說紅色歷史,在勞動實踐中懂得珍惜,更以短視頻傳遞文明微光。

  這些扎根的種子,終在高原綻放成花。青海正以陣地為基、創(chuàng)新為翼、群眾為本,讓文明之花常開不敗,將“全域覆蓋、就近可及”的文明實踐圈,畫到了群眾心坎上。

  (來源:青海日報)

作者 趙福圓
編輯:何繼紅
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