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鬧尖才讓直播講述自己的創(chuàng)業(yè)故事。
青海新聞網·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帶動合作社牧民實現(xiàn)“三個兩”:“兩套房子”,農村一套,城里一套;“兩臺車子”,一臺用于生產,一臺用于生活;“兩身服裝”,白天在農村穿工裝勞作,晚上在城里穿西裝消費;農民享受著與城區(qū)居民一樣的公共服務、美好生活。
這是鬧尖才讓的夢想。
鬧尖才讓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興?h河卡鎮(zhèn)五一村興?h諾金種植業(yè)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,也是村子里的致富帶頭人,見到他時,他正在地里收割青稞。
興?h諾金種植業(yè)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萬畝農田里,飽滿的青稞穗壓彎了枝頭,燕麥地里卻是一片青綠,油菜籽已經歸入糧倉,兩臺收割機馬不停蹄地搶收。
“這是我們今年花98萬購置的c230型收割機,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。”鬧尖才讓在轟隆隆的收割聲中介紹起遠處一臺農機,語氣里滿是自豪。
速度比以前快40%,一畝地損耗糧食8斤,而以前要損耗28斤。“這筆賬怎么算都劃算!”鬧尖才讓說,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,現(xiàn)在合作社的資金加上國家的農機補貼,可以放心大膽購置農機。眼下,合作社有四臺不同型號的收割機,一臺比一臺好。
興?h諾金種植業(yè)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,目前有10500畝(1畝約合0.0667公頃)耕地,52戶村民。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5戶村民,2300畝地。
“剛開始售賣自己種的油菜籽和青稞,收入不高。”鬧尖才讓說,合作社的第一筆收入是2018年的5萬元。
眼看著只賣油菜籽和青稞收入不理想,鬧尖才讓和社員們商量著做自己的產品,于是前后投資140萬建起榨油坊。一心想向大品牌學習的鬧尖才讓,琢磨著菜籽油產品要有一個醒目的標識,于是自己便設計了一個,因為不滿意效果,又專門請人來設計。“就想要個醒目一點的,一看就能知道是我們的菜籽油的LOGO。”
不到一年的時間里,鬧尖才讓花在制作品牌上的錢就有六七十萬。社員們不理解:“為啥要把錢花在這上面!”
“成了是大家的,失敗了就算我的。”為了不讓社員心里有疙瘩,鬧尖才讓自掏腰包設計出一款大家都滿意的LOGO。
如今,合作社的小菜籽油在當?shù)赜辛酥,在西寧也開了專賣店。
村子里的年輕人在參加五彩神箭杯比賽的時候,戴著印有河卡諾金品牌LOGO的氈帽,作為贊助商的鬧尖才讓高興又驕傲。
油菜籽榨菜籽油,青稞做糌粑,燕麥打成捆賣到周邊及鄰省,合作社實現(xiàn)自產自銷,一年的收入能達到240萬元。
“現(xiàn)在合作社種植規(guī)模大了,統(tǒng)一管理、統(tǒng)一播種、統(tǒng)一收割,解放出一部分勞動力,讓大家有時間再打一份工,增加收入。”鬧尖才讓說。
在致富的道路上,鬧尖才讓更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。大量的糧食沒地方放,他就聯(lián)系村子里另外的兩個合作社,在鎮(zhèn)上租了一個占地87畝的大糧倉,解決糧食的儲存問題。
為了讓自己的品牌更有知名度,他開始學著在社交平臺發(fā)布短視頻,介紹合作社的種植情況,開直播介紹小菜籽油。盡管有時觀眾不多,但他依然不厭其煩地介紹著家鄉(xiāng)的農副產品,介紹著自己精心生產的菜籽油。
只上了三年學的鬧尖才讓不怎么會寫字,但他知道要注冊自己的商標,花錢也要設計品牌LOGO。“既然開始做了,就要一心一意把一個產品做好。”
在今年的第十一屆高原農牧專業(yè)合作經濟發(fā)展交流會暨2025年海南州農畜產品推介活動中,面對來自青海、云南、四川、西藏、甘肅、內蒙古六省區(qū)的創(chuàng)業(yè)代表、合作社負責人,鬧尖才讓還為自己新開發(fā)的小菜籽油專門做了一個新品發(fā)布會。
“這都是跟著媒體學的,效果非常好,當天就簽了一個60萬的訂單。”鬧尖才讓說周圍沒見過這樣做的,那就給大家?guī)頭,只有打開品牌的知名度,提高銷量,我的夢想就能早日實現(xiàn)。
“我做的只是在鋪沙路,更好的油路想讓年輕人來做。”鬧尖才讓說。
(來源:青海日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