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(chuàng)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(tài)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 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 藏文網
 
站內檢索   
您當前的位置 :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
【輝煌“十四五”改革譜新篇·走基層 看變化】
優(yōu)質資源跨越山!版湣闭n堂
來源:青海日報
作者:欒雨嘉
發(fā)布時間:2025-10-19 07:17:26
編輯:曹茂山
e42de00a-bc1d-4f45-a2ab-edb12f3dacf0

“平板班”孩子正在上直播課。

e070db16-96fa-473e-a67a-ab1c1f928ded

孩子們在良好的環(huán)境里學習。記者 欒雨嘉 攝

  青海新聞網·江源新聞客戶端訊 10月12日,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第二民族中學初二(1)班教室內,每個孩子的課桌上都擺放著iPad。孩子們戴著耳機,緊盯屏幕,專注聆聽平板電腦里的名師數學直播課。他們手中的筆不時在筆記本上沙沙游走,逐一記下重點知識。優(yōu)質教育資源正通過屏幕走進偏遠地區(qū)的課堂。

  “今天直播課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,名師不光講定理,還教我們怎么找對應邊、做輔助線,例題講得特別細!以前上數學課總有畏難情緒,現在線上學完,線下班主任還會接著帶班輔導,針對性布置練習題。這樣一來知識學得扎實,數學成績也提升不少!”學生卓瑪措語氣里滿是藏不住的雀躍。

  “過去,受教師專業(yè)不對口、優(yōu)質教育資源不足、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等因素制約,數學、英語曾是不少學生難啃的‘硬骨頭’。”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多杰扎西感慨:“優(yōu)質資源集中區(qū)域的學生能通過多元教學方法深化知識理解,而資源薄弱地區(qū)的學生多靠死記硬背應對學習。數學學習多停留在‘背公式、套題型’的淺層階段,遇到靈活題目便無從下手;英語學習中,學生普遍發(fā)音不標準、表達能力弱,‘啞巴英語’現象突出。”

  轉折始于2024年9月。彼時,尖扎縣高中已有天津援派教師,初中教育卻仍是短板。對此,尖扎縣教育局精準施策,中國華能踐行央企援青擔當,當月在縣第二民族中學初中年級開設“平板實驗班”,對接江蘇、重慶名師團隊,開展數學、英語兩門學科的遠程直播授課。

  依托這一援青資源,中國華能帶動全縣16名同級同科教師參與同步、異步教研,支持教師定期跨省跟崗學習。從課堂提質到師資賦能,一系列舉措補齊了尖扎初中教育短板。

  “令人欣喜的是,‘平板實驗班’數學考試平均分顯著高于年級平均水平。除了做好‘平板實驗班’課后輔導、及時向名師反饋學生學情,我還承擔著初二(2)班的數學教學。”多杰扎西說:“現在講課總會把江蘇、重慶名師的授課方法、解題思路學過來,我還把‘平板班’的導學教案、課后習題等也融入日常教學,讓孩子們都能沾到優(yōu)質資源的光,成績再上新臺階。”

  “教師隊伍是學校發(fā)展的核心支柱。”尖扎縣第二民族中學校長久美深諳此理。除線上引入名師直播課外,學校始終深耕教師隊伍建設,廣納專業(yè)對口人才充實師資力量,常態(tài)化開展培訓與教研活動,既提升教師專業(yè)能力,又推動教師探索創(chuàng)新教學方法。如今,教師隊伍專業(yè)化、高素質化水平顯著提升,為教學質量提升筑牢了根基。

  辦學條件的改善同樣可圈可點。“建校初期,食堂空間狹小,學生宿舍條件窘迫,既影響學習生活質量,也給學校管理帶來挑戰(zhàn)。”久美回憶,學校實驗室數量不足,多媒體教室、功能室等尚未建成,難以滿足日常教學需求。

  如今,校園面貌煥然一新,教育硬件設施實現跨越式提升。學校新建初高中教學樓、可容納1600余名學生的食堂,還配備標準塑膠操場及6個籃球場。國家一級標準理化生實驗室、藏書豐富的圖書室、功能齊全的多媒體教室等教學配套資源一應俱全。

  “孩子們在良好的教育環(huán)境里成長,才有更多底氣追逐夢想。”看著校園日新月異的變化,久美滿懷欣慰。

  這份底氣,更離不開課堂之外豐盈的精神滋養(yǎng)。中國華能為縣第二民族中學專屬打造的“華能課堂”;自然資源部專家?guī)?ldquo;雪龍”號的南極奇遇講座,帶高原孩子望向山海之外的廣闊天地;航天員劉洋講述太空探索的艱辛與榮光,央視主播康輝分享堅守職業(yè)初心的感悟,讓奮斗與熱愛的信念在少年心中生根發(fā)芽。

  憑借優(yōu)質硬件、專業(yè)師資與高效課堂,學校教育質量節(jié)節(jié)攀升。中高考成績捷報頻傳,2025年更是再創(chuàng)佳績,高考上線率位居全州前列,中考上線率高達97%,拿下全州中考第一名。

  從硬件迭代到師資賦能,從課堂革新到精神滋養(yǎng),尖扎縣第二民族中學的蝶變,既是央企援青與地方教育精準對接的生動實踐,更是偏遠地區(qū)教育高質量發(fā)展的鮮活注腳。當下,優(yōu)質教育的種子在校園扎根結果,不僅讓孩子們的夢想有了更堅實的土壤,更奏響了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時代強音。

 。▉碓矗呵嗪H請螅

推薦閱讀
吳曉軍: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正風反腐就在身邊
省政府常務會議召開 羅東川主持
`2025“第一縷陽光”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
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(jiān)督員受聘上崗
智媒AI中樞系統(tǒng)服務器硬件配置的詢價公告
關于新聞大數據服務項目的詢價公告
青海西寧入選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
久治縣"青甘川"三省交界活畜交易陸港基地開業(yè)
24H熱點
【輝煌“十四五”改革譜新篇·走基層 看變化】...
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吳曉軍主持
前三季度青海外貿進出口增長45.2%進出口、出口增速...
重溫奮斗歲月!336名援青老同志乘專列游青海
多領域專家齊聚青海西寧 為市民健康把脈
上榜!青海西寧市大新街夜市獲殊榮
【研學巴士歡樂速寫】把青海海西的風與光裝進行囊
讓更多人聆聽青海海西的時代長歌
青海首張3H高原認證書發(fā)布
青海:260余種高原臻品亮相農交會
熱點圖片
【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(yè)·高質量發(fā)展調研行】智慧賦能田間事 打造高原金名片——青海縣域經濟發(fā)展觀察·湟中篇
【新時代 新征程 新...
雨落香山潤文脈 昆侖故事寫新篇——新時代昆侖文化傳承發(fā)展座談會側記
雨落香山潤文脈 昆侖...
讓更多人聆聽青海海西的時代長歌
讓更多人聆聽青海海...
重溫奮斗歲月!336名援青老同志乘專列游青海
重溫奮斗歲月!336名...
【“河湟福地·春華秋實”——2025媒體海東行】走進徐家臺村:“耕讀傳家”傳承館里品文化潤心
【“河湟福地·春華秋...
【“河湟福地·春華秋實”——2025媒體海東行】青海樂都區(qū):攥牢“農業(yè)芯片”激活產業(yè)振興新動能
【“河湟福地·春華秋...
【家住黃河源】老氈帽做出新樣式
【家住黃河源】老氈...
【慶農業(yè)豐收 享美好生活】露營地里慶豐收
【慶農業(yè)豐收 享美好...
關于我們 | 法律顧問 | 廣告服務 | 聯系方式
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 版權所有:青海新聞網
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
E-mail:webmaster@qhnews.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
 
img

【輝煌“十四五”改革譜新篇·走基層 看變化】
優(yōu)質資源跨越山海“鏈”課堂

青海日報
2025-10-19 07:17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
img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img

【輝煌“十四五”改革譜新篇·走基層 看變化】
優(yōu)質資源跨越山!版湣闭n堂

青海日報
2025-10-19 07:17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(fā)送給朋友、保存圖片

【輝煌“十四五”改革譜新篇·走基層 看變化】
優(yōu)質資源跨越山!版湣闭n堂

  • 2025-10-19 07:17:26
  • 來源:青海日報
e42de00a-bc1d-4f45-a2ab-edb12f3dacf0

“平板班”孩子正在上直播課。

e070db16-96fa-473e-a67a-ab1c1f928ded

孩子們在良好的環(huán)境里學習。記者 欒雨嘉 攝

  青海新聞網·江源新聞客戶端訊 10月12日,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第二民族中學初二(1)班教室內,每個孩子的課桌上都擺放著iPad。孩子們戴著耳機,緊盯屏幕,專注聆聽平板電腦里的名師數學直播課。他們手中的筆不時在筆記本上沙沙游走,逐一記下重點知識。優(yōu)質教育資源正通過屏幕走進偏遠地區(qū)的課堂。

  “今天直播課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,名師不光講定理,還教我們怎么找對應邊、做輔助線,例題講得特別細!以前上數學課總有畏難情緒,現在線上學完,線下班主任還會接著帶班輔導,針對性布置練習題。這樣一來知識學得扎實,數學成績也提升不少!”學生卓瑪措語氣里滿是藏不住的雀躍。

  “過去,受教師專業(yè)不對口、優(yōu)質教育資源不足、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等因素制約,數學、英語曾是不少學生難啃的‘硬骨頭’。”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多杰扎西感慨:“優(yōu)質資源集中區(qū)域的學生能通過多元教學方法深化知識理解,而資源薄弱地區(qū)的學生多靠死記硬背應對學習。數學學習多停留在‘背公式、套題型’的淺層階段,遇到靈活題目便無從下手;英語學習中,學生普遍發(fā)音不標準、表達能力弱,‘啞巴英語’現象突出。”

  轉折始于2024年9月。彼時,尖扎縣高中已有天津援派教師,初中教育卻仍是短板。對此,尖扎縣教育局精準施策,中國華能踐行央企援青擔當,當月在縣第二民族中學初中年級開設“平板實驗班”,對接江蘇、重慶名師團隊,開展數學、英語兩門學科的遠程直播授課。

  依托這一援青資源,中國華能帶動全縣16名同級同科教師參與同步、異步教研,支持教師定期跨省跟崗學習。從課堂提質到師資賦能,一系列舉措補齊了尖扎初中教育短板。

  “令人欣喜的是,‘平板實驗班’數學考試平均分顯著高于年級平均水平。除了做好‘平板實驗班’課后輔導、及時向名師反饋學生學情,我還承擔著初二(2)班的數學教學。”多杰扎西說:“現在講課總會把江蘇、重慶名師的授課方法、解題思路學過來,我還把‘平板班’的導學教案、課后習題等也融入日常教學,讓孩子們都能沾到優(yōu)質資源的光,成績再上新臺階。”

  “教師隊伍是學校發(fā)展的核心支柱。”尖扎縣第二民族中學校長久美深諳此理。除線上引入名師直播課外,學校始終深耕教師隊伍建設,廣納專業(yè)對口人才充實師資力量,常態(tài)化開展培訓與教研活動,既提升教師專業(yè)能力,又推動教師探索創(chuàng)新教學方法。如今,教師隊伍專業(yè)化、高素質化水平顯著提升,為教學質量提升筑牢了根基。

  辦學條件的改善同樣可圈可點。“建校初期,食堂空間狹小,學生宿舍條件窘迫,既影響學習生活質量,也給學校管理帶來挑戰(zhàn)。”久美回憶,學校實驗室數量不足,多媒體教室、功能室等尚未建成,難以滿足日常教學需求。

  如今,校園面貌煥然一新,教育硬件設施實現跨越式提升。學校新建初高中教學樓、可容納1600余名學生的食堂,還配備標準塑膠操場及6個籃球場。國家一級標準理化生實驗室、藏書豐富的圖書室、功能齊全的多媒體教室等教學配套資源一應俱全。

  “孩子們在良好的教育環(huán)境里成長,才有更多底氣追逐夢想。”看著校園日新月異的變化,久美滿懷欣慰。

  這份底氣,更離不開課堂之外豐盈的精神滋養(yǎng)。中國華能為縣第二民族中學專屬打造的“華能課堂”;自然資源部專家?guī)?ldquo;雪龍”號的南極奇遇講座,帶高原孩子望向山海之外的廣闊天地;航天員劉洋講述太空探索的艱辛與榮光,央視主播康輝分享堅守職業(yè)初心的感悟,讓奮斗與熱愛的信念在少年心中生根發(fā)芽。

  憑借優(yōu)質硬件、專業(yè)師資與高效課堂,學校教育質量節(jié)節(jié)攀升。中高考成績捷報頻傳,2025年更是再創(chuàng)佳績,高考上線率位居全州前列,中考上線率高達97%,拿下全州中考第一名。

  從硬件迭代到師資賦能,從課堂革新到精神滋養(yǎng),尖扎縣第二民族中學的蝶變,既是央企援青與地方教育精準對接的生動實踐,更是偏遠地區(qū)教育高質量發(fā)展的鮮活注腳。當下,優(yōu)質教育的種子在校園扎根結果,不僅讓孩子們的夢想有了更堅實的土壤,更奏響了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時代強音。

 。▉碓矗呵嗪H請螅

作者 欒雨嘉
編輯:曹茂山
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