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(chuàng)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(tài)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 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 藏文網
 
站內檢索   
您當前的位置 : 青海新聞網人物故事
【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】四年駐村路 鄉(xiāng)音解鄉(xiāng)愁
——記青海日報社駐海東市樂都區(qū)中嶺鄉(xiāng)馬家洼村第一書記祁萬強
來源:青海日報
作者:韓麗萍
發(fā)布時間:2025-10-16 07:35:59
編輯:馬燕燕
祁萬強(中)為村民爭取來免費優(yōu)質薯種。受訪者供圖

  青海新聞網·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“四年的駐村經歷,有收獲也有遺憾,離開馬家洼村半個月了,鄉(xiāng)親們還會時常給我打電話發(fā)微信,說說村里的事情,真的很感動。”

  9月16日,記者在西海都市報社見到了回歸原崗位的祁萬強,他在馬家洼村用鄉(xiāng)音土話解讀文件,用鏡頭記錄鄉(xiāng)土人情,以四年堅守詮釋了鄉(xiāng)愁不僅是游子的思念,更是扎根土地的深情。

  2021年8月,作為青海日報社駐海東市樂都區(qū)中嶺鄉(xiāng)馬家洼村第一書記,祁萬強踏上了這片熟悉的土地。“我也是樂都人,這次駐村也算回家看看,也能借這個機會為家鄉(xiāng)做一點事。”

  從一名記者“跨界”成為駐村第一書記,“鄉(xiāng)音未改”的祁萬強很快和村民打成一片,并發(fā)揮媒體人專業(yè)技能優(yōu)勢,將駐村工作干得有聲有色。

  四年來,祁萬強先后爭取各方社會幫扶資金82600元、給村民免費發(fā)放馬鈴薯、油菜等種子92410公斤、采寫新聞報道和理論文章10萬多字、培訓鄉(xiāng)村振興致富帶頭人680多人次、制作各類宣傳視頻218期……

  宣講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是基層工作每年的重頭戲,“單純地開個會、念個文件、掛個橫幅作用不大。”祁萬強別出心裁地推出了“駐村書記方言說一號文件”系列短視頻,用方言講述各項惠民政策并通過視頻號、快手、抖音等平臺“送到”村民手里。

  于是,那些馬家洼村村民看不懂的內容和晦澀的條款,通過祁萬強的“鄉(xiāng)音土話”,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土地補貼款和孩子的學費補助。馬家洼村村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“原來這就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!”

  此外,祁萬強的鏡頭里還多了很多家鄉(xiāng)的風景,春天的杏花、夏天的櫻桃、秋天的洋芋……成為遠方游子化解“鄉(xiāng)愁”的窗口。“書記,多拍點這樣的視頻!”“謝謝書記代替我們關心家里的老人……”這些評價也溫暖著祁萬強的心。

  鄉(xiāng)音成為解鄉(xiāng)愁的密鑰,也是拉近群眾關系的重要紐帶。

  馬家洼村位于海東市樂都區(qū)下北山地區(qū),山大溝深,交通不便,自然條件惡劣,人均耕地少,村里人“靠天吃飯”,外出務工成為年輕人尋找出路的首選,所以村子里留下的多為孤寡留守老人。

  誰家的監(jiān)控出了問題、哪位老人需要網絡社保認證……只要一個電話,祁萬強放下手中的活就到村民家解決問題。“村民打電話我都是隨叫隨到,大家對我也不生分。”“隨叫隨到”的承諾讓祁萬強成為村里可靠的“自家人”。

  在一次走訪中,祁萬強發(fā)現(xiàn)老人余國慶精神狀態(tài)不好,經詢問老人今年81歲,自己一個人居住。隨即,祁萬強就帶著余國慶去樂都區(qū)第二人民醫(yī)院檢查,從醫(yī)院出來后又帶著他去吃飯、買棉服、襪子等,還帶他去體驗蒸桑拿。“活了這么大歲數(shù),還是第一次享受!”余國慶臉上樂開了花。

  駐村的4年時間里,每年除夕夜,祁萬強先走訪村里的脫貧戶、殘疾戶,然后陪村里孤寡老人吃完年夜飯后才踏著暮色下山與家人團聚,這樣的陪伴,他堅持了四年。

  探望生病住院的村民、給留守老人理發(fā)、每年給10戶村民免費拍攝全家福……這樣的溫暖小事,祁萬強在駐村的四年里做了很多。

  除了日常的關心,他還組織駐村工作隊每逢重陽節(jié)就自費為村里老人舉辦敬老活動,邀請全村孤寡老人一起聚餐,共敘家常,其樂融融。心貼心地交流,化解了馬家洼村留守孤寡老人長期生活孤單的愁悶。

  駐村四年,“沒有干成什么大事”成為祁萬強的遺憾,但一件件溫暖的小事,悄然改變著馬家洼村的每個角落。他感慨:“這一段難能可貴的駐村工作經歷,讓我在沉淀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,也成為我一生的財富。”

  (來源:青海日報)

推薦閱讀
吳曉軍:培養(yǎng)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
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
`2025“第一縷陽光”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
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(jiān)督員受聘上崗
智媒AI中樞系統(tǒng)服務器硬件配置的詢價公告
關于新聞大數(shù)據(jù)服務項目的詢價公告
青海大通縣:科技賦能土地新生態(tài)
青;ブh:扎實推動公立醫(yī)院高質量發(fā)展
24H熱點
【最美高原奮斗者·最美交通人】一心守護高原“...
【家住黃河源】黃河臺地上藏著個“桃花源”
“我就是個種樹的,沒啥大不了”——“西寧新韻 時...
【最美高原奮斗者·最美交通人】青春方向盤 溫暖一...
【家住黃河源】“為保護黃河出一份力!”
“95后”李延紅:破窗救危 千里送貨——“西寧新韻...
奔走在海拔3200米高原上的江蘇法官
【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】青春扎根鄉(xiāng)土 實干點亮...
【最美高原奮斗者·最美交通人】一顆堅韌的“鋪路石...
【最美高原奮斗者·最美交通人】讓崎嶇山路變成發(fā)展...
熱點圖片
青;∏锷匀搜
青;∏锷匀搜
青海貴南:田野間迎豐收
青海貴南:田野間迎豐收
【家住黃河源】黃河臺地上藏著個“桃花源”
【家住黃河源】黃河...
【輝煌“十四五” 改革譜新篇·走基層 看變化】日間照料中心托起鄉(xiāng)村“銀齡”幸福時光
【輝煌“十四五” 改...
打造溫暖港灣 點亮希望之光
打造溫暖港灣 點亮希...
【最美高原奮斗者·最美交通人】一心守護高原“通途”——記青海省果洛公路總段班瑪公路段正高級工程師韓文旭
【最美高原奮斗者·最...
【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(yè)·高質量發(fā)展調研行】“雙冷產業(yè)”點亮“高光時刻”——破解青海高原的“清涼”密碼(下篇)
【新時代 新征程 新...
青海大通縣:科技賦能土地新生態(tài)
青海大通縣:科技賦...
關于我們 | 法律顧問 | 廣告服務 | 聯(lián)系方式
青海省互聯(lián)網新聞中心主辦  版權所有:青海新聞網
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
E-mail:webmaster@qhnews.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
 
img

【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】四年駐村路 鄉(xiāng)音解鄉(xiāng)愁
——記青海日報社駐海東市樂都區(qū)中嶺鄉(xiāng)馬家洼村第一書記祁萬強

青海日報
2025-10-16 07:35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
img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img

【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】四年駐村路 鄉(xiāng)音解鄉(xiāng)愁
——記青海日報社駐海東市樂都區(qū)中嶺鄉(xiāng)馬家洼村第一書記祁萬強

青海日報
2025-10-16 07:35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(fā)送給朋友、保存圖片

【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】四年駐村路 鄉(xiāng)音解鄉(xiāng)愁
——記青海日報社駐海東市樂都區(qū)中嶺鄉(xiāng)馬家洼村第一書記祁萬強

  • 2025-10-16 07:35:59
  • 來源:青海日報
祁萬強(中)為村民爭取來免費優(yōu)質薯種。受訪者供圖

  青海新聞網·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“四年的駐村經歷,有收獲也有遺憾,離開馬家洼村半個月了,鄉(xiāng)親們還會時常給我打電話發(fā)微信,說說村里的事情,真的很感動。”

  9月16日,記者在西海都市報社見到了回歸原崗位的祁萬強,他在馬家洼村用鄉(xiāng)音土話解讀文件,用鏡頭記錄鄉(xiāng)土人情,以四年堅守詮釋了鄉(xiāng)愁不僅是游子的思念,更是扎根土地的深情。

  2021年8月,作為青海日報社駐海東市樂都區(qū)中嶺鄉(xiāng)馬家洼村第一書記,祁萬強踏上了這片熟悉的土地。“我也是樂都人,這次駐村也算回家看看,也能借這個機會為家鄉(xiāng)做一點事。”

  從一名記者“跨界”成為駐村第一書記,“鄉(xiāng)音未改”的祁萬強很快和村民打成一片,并發(fā)揮媒體人專業(yè)技能優(yōu)勢,將駐村工作干得有聲有色。

  四年來,祁萬強先后爭取各方社會幫扶資金82600元、給村民免費發(fā)放馬鈴薯、油菜等種子92410公斤、采寫新聞報道和理論文章10萬多字、培訓鄉(xiāng)村振興致富帶頭人680多人次、制作各類宣傳視頻218期……

  宣講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是基層工作每年的重頭戲,“單純地開個會、念個文件、掛個橫幅作用不大。”祁萬強別出心裁地推出了“駐村書記方言說一號文件”系列短視頻,用方言講述各項惠民政策并通過視頻號、快手、抖音等平臺“送到”村民手里。

  于是,那些馬家洼村村民看不懂的內容和晦澀的條款,通過祁萬強的“鄉(xiāng)音土話”,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土地補貼款和孩子的學費補助。馬家洼村村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“原來這就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!”

  此外,祁萬強的鏡頭里還多了很多家鄉(xiāng)的風景,春天的杏花、夏天的櫻桃、秋天的洋芋……成為遠方游子化解“鄉(xiāng)愁”的窗口。“書記,多拍點這樣的視頻!”“謝謝書記代替我們關心家里的老人……”這些評價也溫暖著祁萬強的心。

  鄉(xiāng)音成為解鄉(xiāng)愁的密鑰,也是拉近群眾關系的重要紐帶。

  馬家洼村位于海東市樂都區(qū)下北山地區(qū),山大溝深,交通不便,自然條件惡劣,人均耕地少,村里人“靠天吃飯”,外出務工成為年輕人尋找出路的首選,所以村子里留下的多為孤寡留守老人。

  誰家的監(jiān)控出了問題、哪位老人需要網絡社保認證……只要一個電話,祁萬強放下手中的活就到村民家解決問題。“村民打電話我都是隨叫隨到,大家對我也不生分。”“隨叫隨到”的承諾讓祁萬強成為村里可靠的“自家人”。

  在一次走訪中,祁萬強發(fā)現(xiàn)老人余國慶精神狀態(tài)不好,經詢問老人今年81歲,自己一個人居住。隨即,祁萬強就帶著余國慶去樂都區(qū)第二人民醫(yī)院檢查,從醫(yī)院出來后又帶著他去吃飯、買棉服、襪子等,還帶他去體驗蒸桑拿。“活了這么大歲數(shù),還是第一次享受!”余國慶臉上樂開了花。

  駐村的4年時間里,每年除夕夜,祁萬強先走訪村里的脫貧戶、殘疾戶,然后陪村里孤寡老人吃完年夜飯后才踏著暮色下山與家人團聚,這樣的陪伴,他堅持了四年。

  探望生病住院的村民、給留守老人理發(fā)、每年給10戶村民免費拍攝全家福……這樣的溫暖小事,祁萬強在駐村的四年里做了很多。

  除了日常的關心,他還組織駐村工作隊每逢重陽節(jié)就自費為村里老人舉辦敬老活動,邀請全村孤寡老人一起聚餐,共敘家常,其樂融融。心貼心地交流,化解了馬家洼村留守孤寡老人長期生活孤單的愁悶。

  駐村四年,“沒有干成什么大事”成為祁萬強的遺憾,但一件件溫暖的小事,悄然改變著馬家洼村的每個角落。他感慨:“這一段難能可貴的駐村工作經歷,讓我在沉淀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,也成為我一生的財富。”

 。▉碓矗呵嗪H請螅

作者 韓麗萍
編輯:馬燕燕
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