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(chuàng)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(tài)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 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 藏文網
 
站內檢索   
您當前的位置 : 青海新聞網產業(yè)四地
【家住黃河源】黃河源頭的“羊”光大道
來源:青海日報
作者:張富昭 張多鈞 才貢加 潘 昊 楊紅霞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12 07:50:52
編輯:易 娜
牧工巴達在繁育場。圖片由潘昊 張多鈞 才貢加 楊紅霞 張富昭 攝

  青海新聞網·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如果說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是黃河“出生證明”的簽發(fā)地,那么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,更像是黃河的“童年故居”與“成長搖籃”。在這里,河水如圣潔的哈達一般輕輕鋪展在蒼茫高原,清澈、寧靜、蜿蜒,不僅孕育出璀璨星夜與縱橫水系,更滋養(yǎng)了一種獨特而珍貴的生命——瑪多藏羊。

  它們被譽為“高原上的活化石”,是千百年來自然嚴選與牧民智慧的結晶。耐高寒、耐粗飼、抗缺氧,肉質鮮美,絨毛優(yōu)質,它們不僅是高原飲食文化的象征,更是名噪一時“西寧大白毛”的重要來源。然而,這一珍貴畜種,也曾面臨基因退化和血統(tǒng)混雜的危機。

  “保種,就是保未來。這是我們最大的共識。”瑪多縣農牧和科技局局長王有邦語氣堅定。面對挑戰(zhàn),一場瑪多藏羊“基因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在黃河源頭悄然打響,核心陣地便是瑪拉驛種畜繁育場。

  清晨的高原,風中帶著草香。記者走進瑪拉驛種畜繁育場,現(xiàn)代化畜棚里,一只只體格健碩、毛色光亮的藏羊正親昵地回應牧工巴達的呼喚。“我們這兒,就像是瑪多藏羊的‘高級人才庫’。”縣畜牧站的技術員笑著比喻,隨即鄭重地說:“核心任務就是提純復壯,用科學選育,守住它們最純粹的根。”

  這場“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的背后,是國家鄉(xiāng)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政策和東西部協(xié)作的堅實支撐。2022年,青海省畜牧獸醫(yī)科學院派出動物生產研究室主任馬世科擔任瑪多縣科技特派團團長,為高原羊群帶來轉變的春風。

  科技特派團不僅帶來了新技術,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豐收:建立起三級繁育體系,推廣千余只優(yōu)良種羊;制定標準化養(yǎng)殖規(guī)范,引入新型飼料與礦物質磚,將羔羊成活率提升至91%以上;集成疫病防控技術,最終助力瑪多藏羊成功列入國家遺傳資源目錄。

  “以前只覺得自家羊好就行,現(xiàn)在明白了,只有保住老祖宗傳下來的好品種,整個瑪多的羊群才能更好,我們才有長遠的發(fā)展。”牧工巴達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說出了越來越多牧民的心聲。

  保住了優(yōu)良種源,又如何讓這個瑰寶走出草原,真正變成牧民實實在在的收入?瑪多縣給出了清晰答案:打造品牌,提升價值。

  當地推出“天上瑪多”區(qū)域公用品牌,以“好羊肉只需一把鹽”打動人心。每只出欄藏羊都佩戴耳標,實現(xiàn)從草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。他們走進北京市和上海市,舉辦推介會,講述黃河源頭、純凈之地、稀有品種的故事,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。

  如今,貼上“瑪多藏羊”標簽的羊肉,因其綠色、有機、稀缺的特質,在市場上備受青睞,價格穩(wěn)步上升。品牌化讓牧民真切體會到“好品種”能賣“好價錢”,也讓牧民更主動地加入到保護優(yōu)質種羊的行列中。

  保護黃河源,不僅是守護一河清水,更是守護與之共生的萬千生命。標準養(yǎng)殖、草畜平衡,不再是生硬的政策要求,而是牧民與自然達成的新默契。他們用減畜輪牧、科學放牧恢復草原生機,讓黃河源頭的生態(tài)屏障更加牢固。

  在這片黃河滋養(yǎng)的草原上,瑪多縣牧民群眾以智慧與決心,守護著跨越千年的生命根脈,也繪就著一幅產業(yè)興、牧民富、生態(tài)美的溫暖畫卷——那是人與羊、人與草原、人與黃河之間,生生不息的約定。

 。▉碓矗呵嗪H請螅

推薦閱讀
全省教育杰出人才和教學成果獎表彰大會召開
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(擴大)學習會
`2025“第一縷陽光”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
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(jiān)督員受聘上崗
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考核面試公告
青海省國防動員辦公室關于試鳴防空警報的公告
青海西寧市舉辦文明新風培育成果觀摩交流活動
青海西寧市確定藏藥檢驗檢測標準
24H熱點
【服貿會·青海進行時】高原特色亮眼 “青字號...
青海14家企業(yè)組團亮相2025年服貿會
【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(yè)·高質量發(fā)展調研行】設施農...
科技“潤”出冷涼蔬菜豐收景——探尋國家冷涼蔬菜...
稅收數據折射青海農牧業(yè)發(fā)展新成效
雙倉聯(lián)動 青海蔬菜直通中亞
青海重點產業(yè)推介會在廈門市舉辦
【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(yè)·高質量發(fā)展調研行】一滴鹵...
1-7月青海鹽湖化工產品出口勢頭強勁
青海首個電解鋁企業(yè)環(huán)保項目進入生產調試階段
熱點圖片
【服貿會現(xiàn)場】零距離觸摸“青海魅力”
【服貿會現(xiàn)場】零距...
【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(yè)·高質量發(fā)展調研行】設施農業(yè)激活冷涼產業(yè)“一盤棋”——青?h域經濟發(fā)展觀察·大通篇
【新時代 新征程 新...
【家住黃河源】“保護好草場,就是保住自家生計”
【家住黃河源】“保...
【服貿會·青海進行時】高原特色亮眼 “青字號”吸睛——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一線見聞
【服貿會·青海進行時...
2025年德令哈市第七屆海子詩歌季在杭州啟幕
2025年德令哈市第七...
【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(yè)·高質量發(fā)展調研行】“天賜涼緣”緣何“熱力迸發(fā)”——破解青海高原的“清涼”密碼(上篇)
【新時代 新征程 新...
為打造國際生態(tài)旅游目的地“出謀劃策”——省政協(xié)圍繞“加快文旅融合發(fā)展,積極打造國際生態(tài)旅游目的地,帶動更多群體就業(yè)”協(xié)商議政
為打造國際生態(tài)旅游...
【秋行祁連山——來自一線的真情守護】90后女孩徐豐奕的青春畫卷
【秋行祁連山——來...
關于我們 | 法律顧問 | 廣告服務 | 聯(lián)系方式
青海省互聯(lián)網新聞中心主辦  版權所有:青海新聞網
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
E-mail:webmaster@qhnews.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
 
img

【家住黃河源】黃河源頭的“羊”光大道

青海日報
2025-09-12 07:50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
img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img

【家住黃河源】黃河源頭的“羊”光大道

青海日報
2025-09-12 07:50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(fā)送給朋友、保存圖片

【家住黃河源】黃河源頭的“羊”光大道

  • 2025-09-12 07:50:52
  • 來源:青海日報
牧工巴達在繁育場。圖片由潘昊 張多鈞 才貢加 楊紅霞 張富昭 攝

  青海新聞網·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如果說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是黃河“出生證明”的簽發(fā)地,那么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,更像是黃河的“童年故居”與“成長搖籃”。在這里,河水如圣潔的哈達一般輕輕鋪展在蒼茫高原,清澈、寧靜、蜿蜒,不僅孕育出璀璨星夜與縱橫水系,更滋養(yǎng)了一種獨特而珍貴的生命——瑪多藏羊。

  它們被譽為“高原上的活化石”,是千百年來自然嚴選與牧民智慧的結晶。耐高寒、耐粗飼、抗缺氧,肉質鮮美,絨毛優(yōu)質,它們不僅是高原飲食文化的象征,更是名噪一時“西寧大白毛”的重要來源。然而,這一珍貴畜種,也曾面臨基因退化和血統(tǒng)混雜的危機。

  “保種,就是保未來。這是我們最大的共識。”瑪多縣農牧和科技局局長王有邦語氣堅定。面對挑戰(zhàn),一場瑪多藏羊“基因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在黃河源頭悄然打響,核心陣地便是瑪拉驛種畜繁育場。

  清晨的高原,風中帶著草香。記者走進瑪拉驛種畜繁育場,現(xiàn)代化畜棚里,一只只體格健碩、毛色光亮的藏羊正親昵地回應牧工巴達的呼喚。“我們這兒,就像是瑪多藏羊的‘高級人才庫’。”縣畜牧站的技術員笑著比喻,隨即鄭重地說:“核心任務就是提純復壯,用科學選育,守住它們最純粹的根。”

  這場“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的背后,是國家鄉(xiāng)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政策和東西部協(xié)作的堅實支撐。2022年,青海省畜牧獸醫(yī)科學院派出動物生產研究室主任馬世科擔任瑪多縣科技特派團團長,為高原羊群帶來轉變的春風。

  科技特派團不僅帶來了新技術,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豐收:建立起三級繁育體系,推廣千余只優(yōu)良種羊;制定標準化養(yǎng)殖規(guī)范,引入新型飼料與礦物質磚,將羔羊成活率提升至91%以上;集成疫病防控技術,最終助力瑪多藏羊成功列入國家遺傳資源目錄。

  “以前只覺得自家羊好就行,現(xiàn)在明白了,只有保住老祖宗傳下來的好品種,整個瑪多的羊群才能更好,我們才有長遠的發(fā)展。”牧工巴達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說出了越來越多牧民的心聲。

  保住了優(yōu)良種源,又如何讓這個瑰寶走出草原,真正變成牧民實實在在的收入?瑪多縣給出了清晰答案:打造品牌,提升價值。

  當地推出“天上瑪多”區(qū)域公用品牌,以“好羊肉只需一把鹽”打動人心。每只出欄藏羊都佩戴耳標,實現(xiàn)從草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。他們走進北京市和上海市,舉辦推介會,講述黃河源頭、純凈之地、稀有品種的故事,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。

  如今,貼上“瑪多藏羊”標簽的羊肉,因其綠色、有機、稀缺的特質,在市場上備受青睞,價格穩(wěn)步上升。品牌化讓牧民真切體會到“好品種”能賣“好價錢”,也讓牧民更主動地加入到保護優(yōu)質種羊的行列中。

  保護黃河源,不僅是守護一河清水,更是守護與之共生的萬千生命。標準養(yǎng)殖、草畜平衡,不再是生硬的政策要求,而是牧民與自然達成的新默契。他們用減畜輪牧、科學放牧恢復草原生機,讓黃河源頭的生態(tài)屏障更加牢固。

  在這片黃河滋養(yǎng)的草原上,瑪多縣牧民群眾以智慧與決心,守護著跨越千年的生命根脈,也繪就著一幅產業(yè)興、牧民富、生態(tài)美的溫暖畫卷——那是人與羊、人與草原、人與黃河之間,生生不息的約定。

 。▉碓矗呵嗪H請螅

作者 張富昭 張多鈞 才貢加 潘 昊 楊紅霞
編輯:易 娜
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